PET-CT检查小知识

发布日期: 2018-04-17  作者: 系统管理员   浏览次数: 260   返回

    PET-CT是目前最先进的医学影像检查设备之一,利用放射性同位素在不同组织器官的分布特点,采用核素造影的方式,可以看到我们身体内部用“肉眼”观察不到的细胞功能变化,显示异常病变部位。因此,PET-CT已经成为临床恶性肿瘤筛查、良恶性鉴别、疗效评估比较有价值的检查设备。

    然而,因为该检查为“核医学”检查,很多公众谈“核”色变,今天,我们来谈谈PET-CT检查的相关知识。

    PET-CT会对周围公众产生损伤吗?

    PET-CT检查与我们常规做CT检查是类似的,其设备本身是没有放射性的。只有当受检者需要进行扫描时,PET-CT设备中的CT部分才会发射出X射线,这些X射线在穿透人体组织时,可以产生与常规CT检查相当的放射性剂量。

    医院的PET-CT机房会采取屏蔽防护并经过严格的防护监测,确保其辐射水平保持在国家规定的剂量限值下,避免候诊者及家属受到不必要的辐射照射。当受检者检查完成后,这些X射线在PET/CT断电后即消散在空气中,并不会滞留于身体内对周围人群产生放射性。

    PET-CT检查的放射性“核素”来自哪里?

    在进行PET-CT检查前,受检者往往还需要注射一种带有“放射性”的核素显像药物。只有注射了这种显像剂,PET-CT才能够检查到并形成图像,并提供给临床医师进行诊断。受检者带有的放射性就是来自于这个显像药物。因此,受检者一般都要在带有防护的房间内注射这个显像药物并隔离休息,等待进行PET/CT检查。

    做完PET-CT检查后,受检者是否还带有放射性?

    目前,临床常规使用的带有放射性显像剂的主要是一种葡萄糖类似物,我们称为18F-FDG。这个18F就是受检者放射性的来源。它是一种可以自动发射出伽玛射线的放射性元素。受检者一般注射的显像药物剂量大约在5~10mci左右,完成检查需要的时间约2小时,此时,受检者体内的放射性药物仍有残留,但已经衰减到一半。

    哪些人群不适宜PET-CT检查?

    已怀孕及哺乳期的受检者除有临床指征并必须使用放射性药物诊断技术外,其他不宜使用该诊断技术。

    是不是可以作为健康体检的常规体检项目?

    PET-CT检查并不是万能的,在临床的应用也是有相应的限制,如在健康体检中就有明确规定:健康体检应当优先使用普通X线摄影、CR(计算机X线摄影);有条件的地区,推荐使用DR(数字X线摄影)取代普通X线摄影和CR检查。健康体检不得使用直接荧光屏透视;除非有明确的疾病风险指征(如年龄在50周岁以上并且长期大量吸烟、心血管疾病风险评估为中高风险等),否则不宜使用CT(计算机断层扫描装置);不得使用PET(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装置)、PET-CT、SPECT(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装置)和SPECT-CT。

    温馨提醒

    受检者无需谈“核”色变,在完成检查当天及次日多喝水,以加快放射性药物的排泄;注意增大与他人的距离;尽可能减少接触时间;远离孕妇和婴幼儿。


版权所有 © 上海师范大学 地址:上海市徐汇区桂林路100号 邮编:200234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