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温了可别让心脏“受凉”

发布日期: 2020-10-12  作者:    浏览次数: 78   返回

寒露后冷空气日渐活跃,气温下降速度明显加快,可谓“一场秋雨一场寒”。
除了降温外,早晚温差也相当大,而每年这个季节都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发时候。有研究显示,在秋冬季心血管病患者的死亡风险会比夏天高出41%。
心血管疾病高发原因
1.天气寒冷后小动脉收缩
导致血压升高,各种高血压的并发症也处于高发状态。
2.寒冷导致心率加快
出现交感神经亢进,血液黏稠度增加等生理变化。
3.秋天早晚温差大
内外温差大,研究显示气温每下降1℃,心血管发病率将会增加2%。
4.外出活动减少
饮水减少,吃得油腻,蔬菜水果的摄入也减少,容易导致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升高。
5.秋冬季节呼吸道感染的病人比较多
心血管疾病患者大多数是老人,体质差,抵抗力较为低下,容易受凉感冒。
降温了,我们该怎么做?
1.及时增减衣物,注意保暖
做好自身保暖工作,能有效避免血管收缩造成的不良影响。在回到家中时不应立刻脱衣,而是等身体适应温度后,再减去衣物。
2.适当锻炼,避免劳累
劳累是诱发心血管疾病的最常见的因素。有氧锻炼不仅能促进体内血液循环,保持规律运动,每周3~5次中量运动,老年人可慢跑、散步、太极等。
3.注意摄入水分
喝水是最简单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方式,特别是在干燥的室内需绝对注意补水。建议患有三高疾病的人群,早上起床后空腹喝一杯温开水,能起到稀释血液、减少早起中风和心梗的几率。
4.合理控制血压
秋天温度下降,人体内的肾上腺素水平上升可使心率加快,这样就会导致血压的升高。有研究数据表明,气温每降低1℃,收缩压升高1.3毫米汞柱,舒张压升高0.6毫米汞柱。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遵医嘱服药,切勿盲目增加或减少药用量。
5.保持良好饮食习惯
减少钠盐摄入,每人每日食盐小于6克;低脂饮食提倡清淡,但不宜长期只吃素。否则饮食成分不完善,反而可引起内生性胆固醇增高。合理饮食,既可以防控高血压又可以降低血容量,为心脏减负。
6.戒烟限酒
吸烟是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坚决戒烟;不提倡饮白酒,如饮酒,葡萄酒小于2两,啤酒小于5两。
身体出现这些变化一定要查心脏
1、心慌。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心悸,表现为心跳加快、心脏的一种恐慌感觉。
2、气短。感到气不足,表现为呼吸困难,严重时出现鼻翼扇动、紫绀。此类呼吸困难主要由左心脏或右心脏功能不全引起,称为心源性呼吸困难。
3、胸闷。呼吸费力或气不够用。有人会以为气压低,严重则觉得很难受,似乎被东西挤压住胸膛,其实这是心血管疾病的早期症状之一。
4、体力劳动时偶尔会出现心脏前区疼痛。
5、睡觉有时胸闷难受不能平躺。
6、情绪激动时心跳加快,心脏有明显不适感觉。

7、胸部很偶尔的出现一闪而过的刺痛。
温馨提醒
在秋冬季节原发疾病控制、勤于锻炼,都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方式。但最重要的还是应定期检查身体,观察是否有潜在病变的可能,一旦发现就要提前干预治疗。要注意识别心血管疾病急性发作的一些常见危险信号。一旦有类似症状,请及时拨打“120”或上医院就诊。

版权所有 © 上海师范大学 地址:上海市徐汇区桂林路100号 邮编:200234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