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防病提示

发布日期: 2018-11-07  作者:    浏览次数: 175   返回

十一月,气温迅速下降,体感阴冷。市民应重点防控流感、水痘等呼吸道疾病以及病毒感染性腹泻。节气养生本月将关注立冬和小雪。
呼吸道传染病
呼吸道传染病可通过空气、短距离飞沫或接触呼吸道分泌物等途径传播,包括流感、水痘、猩红热等,冬春季节是呼吸道传染病的多发季节,学校、托幼机构要注意防控聚集性疫情。
预防措施:
●合理膳食,增加营养,摄入足够的水分、维生素和优质蛋白;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注意劳逸结合,增强抵抗力。
● 不到人员密集、空气浑浊的场所,减少接触病原的机会。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尤其是学校教室、宿舍等场所注意通风。
● 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打喷嚏时用手帕、纸巾或衣袖内侧遮掩口鼻。遇到发热或其它不适及时就医,就诊中应佩戴口罩,避免接触传染病病人以防交叉感染,回家后洗手消毒。
流感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一般表现为急性发热、头痛、咽痛、咳嗽、流涕等。
冬春季高发,主要通过飞沫或接触传播,传播速度快,传染性强。学校、托幼机构等集体单位易发生聚集性疫情。
预防:
● 培养幼托儿童、小学生饭前便后洗手的良好个人卫生习惯;
● 幼托机构加强晨检,及时发现和隔离病人;
● 做好使用玩具、食具、毛巾、便器和厕所的定期消毒。
● 慢性病患者、老年人、体弱者等可考虑接种流感疫苗。
水痘
水痘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病毒主要通过患者的疱疹液或呼吸道分泌物进行空气传播,也可通过接触患者疱疹液和粘膜分泌物污染的物品传播。
患者自出疹前1-2天到疱疹干燥结痂期间均有传染性。多见于儿童,冬春季高发,容易在集体机构引起暴发。
水痘具有极强的传染性,简单来讲,如果家里有人感染了水痘,那么对水痘没有免疫力的家庭成员与患者接触后,每10个人就有9个人可能会被传染。
得水痘了怎么办
● 应立即进行居家隔离,注意休息。水痘患者需隔离至所有疱疹干燥结痂(一般不少于出疹后14天),且同时报告学校。
● 患者的衣物、被子、用具等应用紫外线照射、曝晒、煮沸等方法进行定期消毒,保持居室通风。
● 保持患者双手清洁。勤洗手,剪短水痘患儿的指甲,以免抓破疱疹,引起皮肤感染。
预防:
● 接种水痘疫苗是目前世界上公认的预防水痘最为经济有效的方法。多数人接种水痘疫苗后不会感染水痘。
● 接种过疫苗的人即使感染水痘,其症状也较为轻微,出疹较少,发烧的可能性较小,并且恢复更快。
● 家长可以带1岁以上的宝宝至就近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预防接种门诊接种水痘疫苗,推荐在12-18月龄接种第1剂,4周岁接种第2剂。
病毒感染性腹泻
病毒感染性腹泻是由诺如病毒、轮状病毒等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胃肠疾病,主要表现为腹泻和呕吐,在学校、托幼机构、养老机构等集体单位中易发生聚集性疫情。
发生病毒感染性腹泻怎么办?
● 居家隔离,注意休息。
● 规范化处理呕吐物。
首先使用吸水性较强的纸巾,如厨房用纸,清除患者的呕吐物和排泄物,再使用84消毒液(5%的84消毒剂与水1:24配比),对污染的地面和物体表面进行擦拭或拖拭消毒,处理时应佩戴手套和口罩。
预防:
● 保持个人卫生。勤洗手,养成正确的洗手方法;常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注意饮食卫生。定期对餐具进行消毒,食物充分加热,在外就餐时尽量不吃生冷、半生的海鲜类水产品等食物。
● 加强食品安全管理。建议餐饮店对新进食品从业人员做好培训,让顾客吃的放心。

节气养生
11月将迎来立冬(公历11月7日,农历九月三十)和小雪(公历11月22日,农历十月十五)节气。
立冬预示着冬季的开始。《月令集解》说“冬,终也,万物收藏也”。小雪节气,天已积阴,寒来而雪未大,故名小雪。
身体防寒
立冬后防寒非常重要,尤其要注意背、足的保暖。
对于老人、儿童和肠胃不适以及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来说,暖背极其重要。背部保暖方法很简单,只要穿一件贴身的棉/鸭绒背心就好。
中医认为足底穴位与内脏关系密切,如果足部受凉可引起感冒、腹痛、腰腿痛、痛经等,因此要注意足部保暖防寒,以防“寒从脚底生”。
▲ 具体方法有:穿好鞋,防过紧、过松、过薄,袜子以保温的棉袜为好;平时多活动脚部,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每晚睡前用温水泡脚(温度以42度左右为宜),能消除疲劳,御寒防冻,促进睡眠。
精神重“调”
冬天光照时间短,天气常常阴冷晦暗,人们的心情会受到一定影响。大脑内神经递质和激素分泌与季节也有关,容易引发抑郁等不良情绪。
首先要保证充足的睡眠。人在冬天,应尽量早睡,保持温热的身体。起床时间最好在太阳出来以后,此时起床,头脑清醒、机智灵敏。
其次要学会调节情绪,人总会遇到不顺心的事,遇事节怒,不良情绪要通过适当方式宣泄出来,以保持心态的平和。
饮食多“补”
立冬以后,人体的消化功能相对增强,适当进补,不但能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还可以养精蓄锐,为来年身体健康打下基础。
在冬季要适当食些有御寒功能的食物,进行益补和调养,如羊肉 、 牛 肉、甲鱼、鹌鹑、海参、枸杞,韭菜、栗子、糯米、鸽等。
中医认为冬季对应人体的“肾”,黑色食物入肾。黑色食品不仅营养丰富,而且大多性味平和,补而不腻,食而不燥,对体虚怕冷者尤为适宜。小雪时节宜食的黑色食品是黑米、黑豆、黑枣、黑菇、黑芝麻、黑木耳、黑桑葚、乌骨鸡、甲鱼、魔芋、海带、紫菜等。
冬天还应注重热食,以使人体适应外界寒冷环境。饭菜应趁热而食,以摄入更多的能量。可以多喝热汤,既可增加食欲,又可消除寒冷感。
运动得当
立冬后天气转冷,锻炼万万不能懈怠。因为冬季经常进行户外活动,可增加热量产生,调节新陈代谢,提高自身免疫力。
但是,由于天气寒冷,四肢较为僵硬,因此,锻炼前要做好热身,比如伸展肢体、快走或慢跑,使身体微微发热后,再进行较大强度的健身运动。
运动时衣着要根据天气情况而定,以保暖防感冒为主,运动后要及时添衣,避免着凉。
雾霾天、早上气温偏低时,老年人最好不要外出,以防受寒后脑供血不足,诱发中风。



版权所有 © 上海师范大学 地址:上海市徐汇区桂林路100号 邮编:200234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