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如何防消化道疾病?

发布日期: 2019-03-22  作者:    浏览次数: 309   返回

春季是消化道疾病的高发季节。不单单因为这个季节的特性变化无常,同时,气温由寒转暖,容易滋生细菌病毒,而此时的机体也正处于阳气刚刚生发的状态,易遭受病邪入侵。所以在春季做好预防工作很关键。《黄帝内经》说:“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未病先防重在于养生,春季是升发的季节,万物更新始于此,我们更应该调理机体,充沛阳气,预防疾病于未然。

管住嘴——预防“病从口入”

胃肠道属于消化道的一部分,负责大部分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而大多数的胃肠道疾病多半与饮食有关。在预防消化道疾病上,对食物“入口”的把关至关重要。饮食的无节制是导致消化道疾病最重要的因素。特别是在节日期间,大量的聚会导致进餐无节制、过食肥甘油腻之品、过度饮酒、熬夜等,都会使胃肠道持续处于工作状态,久之就会造成肠道疲劳,如若不注意调节就容易引发胃肠道疾病。

建议:1)三餐定时定量;2)少食辛辣之品,避免辛辣食物刺激胃肠道引发疾病;3)饮食宜清淡,多摄入一些含纤维量较多的粗粮和新鲜瓜果蔬菜,有助于调节胃肠道功能。春季可以选菌菇类食物,清肠养胃。卷心菜、花菜、芝麻等富含维生素E,可提高人体免疫力、增强抗病力。对于已经患有胃肠道疾病的患者,要根据自身情况严格控制饮食,比如消化性溃疡患者要注意控制酒精摄入,少喝浓茶、浓咖啡等刺激性食物;胆囊炎或胆管炎患者要严格控制脂肪的摄入等。

捂住春——预防“寒邪侵袭”

春季气候变化大,早晚温差也大,“春天孩儿脸,一天变三变”形容春天再恰当不过。在这乍暖还寒时节,我们的消化系统饱受着考验。中医认为,外邪中寒邪最易犯胃,而寒为阴邪,易伤阳气,使脾胃阳气受伤,容易引起胃肠道疾病的复发或者加重。此外,春季是万物生发的季节,气温回暖,细菌和病毒繁殖也变得活跃,导致食物容易腐败变质,而变质的食物入口后容易引起急性肠胃炎;或趁虚侵袭,引发胃肠型感冒等疾病。

平淡心——预防“情志内伤”

情绪也是影响消化道疾病的一个重要因素,过度的情绪刺激可以影响胃肠功能。中医很早就意识到情绪与疾病之间的关联,在中医的观念里,“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中医认为春季对应的是肝,春季是调达肝气的好时机,肝气条达舒畅,则气机通畅,肝气郁结则气逆。人在大怒时,会使肝失条达,肝气就会横逆,克伐脾胃,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怒伤肝”,“生气会胃痛”。现代医学也证实,过度的情绪刺激也会对胃肠功能造成紊乱,如长期的精神焦虑、情绪紧张、愤怒的人容易导致应激性溃疡的发生。所以对于消化性溃疡患者就要注意情绪调控。

充阳气——正气存内,防病强身

好身体是最佳的疾病预防屏障,而春季是四时之首,是阳气升发生长的季节,人体也应护卫阳气,使之不断充沛。根据祖国医学“天人合一”的理论,只有人的机体内环境与自然界的外环境保持协调统一,才能达到机体的阴阳动态平衡。初春来临,万木吐翠,正是采纳自然之气养阳的好时机,而适当运动则是养阳的最好方法之一。人们可以根据自身体质状况,选择适宜的项目,如到公园遛弯儿、散步、打太极拳、舞太极剑、八段锦、郊外踏青等,疏通经络,理气活血,这也是提高身体抵抗力是预防疾病的最佳途径。人体气充则血盈,气血充盛脾胃得到濡养。所以,适当的运动,对胃肠道也是一种很好的锻炼。但考虑到春季刚开始回暖,气温变化大,锻炼前要多热身,锻炼后要注意保暖,微微出汗即可,以免腠理舒张,病邪入侵,得不偿失。可遵循循序渐进的有氧运动,如慢跑、骑车都是很好的选择。

阳春三月,大地转暖,阳气升发,万物复苏。一切生物都随着四季气候的变化而适应,这是一种正常规律,人们如果能够顺应这种自然变化,注意春季气候多变,在饮食起居各方面加以调适,懂得适时养生,就可以避免或减轻疾病的发生。


版权所有 © 上海师范大学 地址:上海市徐汇区桂林路100号 邮编:200234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