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暑高危人员防暑知识提示

发布日期: 2016-08-14  作者: 网站管理员   浏览次数: 129   返回


近日,上海中心气象台连日发布高温黄色或橙色预警。高温、高湿、微风、强热辐射天气可造成人体的体温调节、水盐代谢、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泌尿系统等出现一系列生理功能改变,一旦机体无法适应,就会引起正常生理功能紊乱,造成体温异常升高,导致中暑。在所有人群中,老年人、婴幼儿、儿童、精神疾病患者及慢性病患者最易中暑。同时,也应注意长时间暴露于高温环境中进行重体力劳动的年轻人。
针对以上高危人群,医生提出如下建议:
一、对于老年人,尤其是65岁以上或有精神疾病或慢性基础性疾病的老年人,社区或家人应每天至少两次上门或电话确认他们的安危,密切关注他们是否有先兆中暑征兆。社区应开放老年活动室,为老年人提供凉爽的室内环境。加强防暑降温知识宣传,提高老年人的高温中暑防范意识。老年人味觉、汗腺等有所退化,不能光凭是否口渴、出汗多不多来决定饮水量,应坚持少量多次饮水。
二、对于婴幼儿和儿童,若需外出,尽量安排在早上或黄昏,外出时应戴上防晒帽,穿轻薄的棉质单衣。外出戏水前应选择不含香精、防晒系数低于15的防晒乳液外擦。室内外温差不要太大,室温不应低于25℃。冷气房内最好放一盆水,以免干燥。切勿将婴幼儿或儿童单独留在车里。
三、对于长时间暴露于高温环境中进行重体力劳动的工作人员如快递员、绿化工人、环卫保洁人员等,应对其特别加以关注。建议各相关单位对以上人员加强防暑降温知识的宣传,提供防暑降温装备如防晒服/帽、清凉油、盐汽水等,合理调配作业时间,增加休息时间和频率,减轻劳动强度。高温作业人员应注意劳逸结合、合理饮食,每天应额外补充足量糖盐水,并合理使用防暑装备。
四、对于街头流浪、拾荒、乞讨等生活无着人员,建议相关部门开放有空调设施的公共场所,方便纳凉,并及时提供救助服务,保证其安全度过酷暑。
五、一旦出现面色潮红、头昏眼花、乏力、口干、恶心呕吐、发烧、惊厥、抽搐、无汗、呼吸困难等症状,应马上在阴凉通风处休息片刻或用冷水、冰水湿敷,随后立即到就近医院就诊。

版权所有 © 上海师范大学 地址:上海市徐汇区桂林路100号 邮编:200234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