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糖”要记住“一二三四五”

发布日期: 2017-02-22  作者: 网站管理员   浏览次数: 180   返回


    2015年国际糖尿病联盟发布数据显示,全球糖尿病患者人数为4.15亿,预计2040年将达6.42亿。我国糖尿病患者人数为1.10亿,居全球首位,根据目前发展趋势,预计2040年将达1.51亿。如何防控糖尿病?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副院长、内分泌科主任告诉我们,记住“一二三四五”——
一个检查:血糖监测不能少
糖尿病患病人群不断增多,但病人对于血糖防控意识很薄弱,有很多病人在首次发现自己患了糖尿病时,因为没有得到正确的健康教育,拖延至并发症发生才来就诊。因此,中山医院内分泌科专门设立“新发现糖尿病门诊”,就是为帮助这些患者及时准确评估、判断病情与病程,对患者进行有效、规范管理,做好健康教育,其中重要一条就是血糖监测。
医生表示:“需要每日服药的糖尿病患者,至少一周测一次血糖;打胰岛素的糖尿病患者根据自身情况,一天更要测多次血糖。即使家中没有血糖仪,也可以到附近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完成。”
两段运动: 上午下午“动一动”
医生表示:“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运动是每日的‘必修课’。但不需要像运动员那样艰苦锻炼,只要每天健身30分钟、中等强度,以微微出汗为宜,就够了。总体而言,每周锻炼的时间不少于180分钟。”
医生建议,不妨把这30分钟拆为2个15分钟,分别在上午和下午进行,并且注意在餐后30分钟至1小时再进行。对于已退休的老年人而言,晨练和傍晚散步等都可以;对于需要上班的中青年人而言,也并非没有时间,比如可以留出一段上下班的路途,步行往返,也是一种锻炼。
“需要提醒的是,有些人以为只要运动了就可以放任自己暴饮暴食,那是绝对错误的。”
三天日记:吃啥喝啥“写下来
医生建议糖尿病患者记三天“饮食日记”:早中晚三顿饭各吃了些什么?间隙还吃了哪些零食?平时喝白开水还是饮料?全部记下来。通过三天日记,医生就能了解患者平时大致的饮食情况和饮食习惯,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建议。
“人们对于糖尿病的饮食注意事项有很多误区。”医生介绍,“最常见的是很多人以为患了糖尿病就‘没饭吃’了。这是不对的。主食是补充我们每天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不能为了‘降糖’而不吃主食,关键是控制比例和总量。此外,要把握一个原则:煮得越烂、越容易吸收的食物,升糖指数越高,吃下去后血糖升得越快。比如喝粥和吃饭相比,喝粥后,血糖升得更快。”
“药”记四条:遵从医嘱最重要
作为慢性病,糖尿病治疗需要长期服药甚至终身服药,但患者由于缺乏科学认知而出现诸多用药误区。医生总结用药注意“四条”:不要乱用药;不要怕吃药;不要擅自停药;不要把保健品当药。
“我在门诊遇到很多病人、特别是家里已有糖尿病患者的人,通常是家人吃什么药,他就拿来吃了。”医生说,“降糖药有几大类,作用机制各不相同,必须由医生根据患者自身情况来决定。”
还有不少老人担心对药物有依赖作用,就不敢吃药。对此,医生表示,高血糖如果不用药物控制,会导致眼底出血、肾病、神经病变等并发症,甚至大血管病变如心肌梗死、卒中等。“该吃的药还是得吃,而且不能因为血糖指标降下来了就擅自减药、停药。”她说。
同时,对于不少老人把保健品当药吃,医生强调:“保健品不是药,不能起到治疗疾病的作用。我们不能相信偏方,应该相信科学。”
五“心”法则:不让“甜蜜”成负担
糖尿病被称为“甜蜜的负担”。如何才能不让这“甜蜜”成为负担?高鑫教授总结五“心”法则。
首先,自己要“留心”。“我们常说‘三多一少’即多饮、多尿、多食和消瘦是糖尿病的信号,其实出现这些症状说明已患了比较严重的糖尿病。”医生表示,“一定要在早期及时发现并强化控制血糖。”
其次,对医嘱要“上心”。“医生交代的事要记在心上;医生开的药物,要按时、按量服用。如果有问题,一定要询问医生。”医生提醒。
再次,日常生活要“细心”。“按时服药之外,日常生活习惯都要注意,比如饮食日记、运动方案等,每天认真做好‘功课’。”
同时,家人对患者要多“关心”。特别是对于老年患者,老伴和子女要给予更多关怀,懂得进行健康教育,不能简单粗暴对待,否则会让患者产生逆反心理和消极心态,不利于治疗。
最后,对待疾病要有“耐心”。“不妨把慢性病当成‘老朋友’,通过良好的干预措施,与它‘和平共处’,那么‘甜蜜’就不会成为负担。”


版权所有 © 上海师范大学 地址:上海市徐汇区桂林路100号 邮编:200234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