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固醇真的是坏东西吗?

发布日期: 2017-05-17  作者: 网站管理员   浏览次数: 203   返回


《美国膳食指南(2015版)》取消了2010版推荐的每日胆固醇控制在300mg以内的限制,一时激起千层浪,网上、微信上出现了许多可以放开胆固醇摄入量的文章。事实真的是这样吗?你可能断章取义了!
人体可产生足量的胆固醇,无需额外摄入
《美国膳食指南(2015版)》中有一个章节是专门对胆固醇的说明,其中第一句是这样写的“人体可产生足量的胆固醇以维持生理需要及结构功能(包括参与细胞膜和神经纤维的组成、作为性激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等合成原料、修复血管壁等),因此,无需通过食物来获得胆固醇。文中还提到摄入量限制的取消,并不意味着已不再需要控制膳食胆固醇。”
美国医学研究院(IOM)推荐,健康膳食应尽可能减少胆固醇的摄入。来自于大多数前瞻性队列研究及随机对照研究的强有力证据显示,低胆固醇的膳食模式可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中等证据提示,其可降低肥胖的风险。那么一边要求民众控制膳食胆固醇的摄入,一边又为什么要取消限制呢?
事实是这样的:限制的取消主要是因为目前还需要更多的研究来发现,膳食胆固醇与血液胆固醇水平的剂量反应关系,现下还没有足够证据给出膳食胆固醇的确切限制值。说的通俗点就是胆固醇的摄入是需要限制的,但目前还无法说清楚究竟应限制在多少最恰当。
人体胆固醇1/4来自食物,3/4体内自行合成
说到胆固醇不由想到鸡蛋黄,大家知道1只蛋黄约含有300mg胆固醇,因此,蛋黄究竟能不能吃,一直以来常常困扰着大家的疑问。一项最新的荟萃分析研究可以回答这个疑问。该研究纳入了多项随机临床试验以及前瞻性的研究,结果显示与每周摄入鸡蛋≤2只的人相比,每天吃1只鸡蛋并不会增加冠心病的风险,且脑卒中的发生风险降低了12%,不过并未发现鸡蛋吃得越多,冠心病及脑卒中的发生风险越低,也就是说每天1只鸡蛋足矣。在《美国膳食指南(2015版)》中也特别指出蛋黄和贝类的胆固醇含量虽然较高,但它们的饱和脂肪酸含量并不高,因此还是可以作为一个富含蛋白质食物来推荐的。
人体胆固醇1/4来自食物,3/4体内自行合成。由于年龄、遗传、膳食结构的不同,每个人同等量膳食胆固醇摄入后对血脂的影响是不尽相同的。膳食来源的胆固醇可抑制肝内胆固醇的合成,从而维持体内胆固醇含量的相对稳定,但若是摄入过多胆固醇,还是会引起血清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升高。
控制高脂血症,饮食治疗是一种最佳成本的治疗
那么,营养治疗对防治高脂血症重要吗?答案是肯定的。《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版)》特别指出:“饮食治疗和生活方式改善是治疗血脂异常的基础措施。无论是否进行药物调脂治疗,都必须坚持控制饮食和改善生活方式(I 类推荐,A级证据)生活方式干预是一种最佳成本/效益比和风险/获益比的治疗措施。”
含高纯度的ω-3脂肪酸鱼油目前已被列入治疗高甘油三酯血症的药物,膳食中我们也可以多选用一些富含ω-3脂肪酸的食物,如深海鱼类,亚麻籽油等。已有研究显示,每周摄入约8盎司(约200~250g)海产品,约提供每天250mgEPA和DHA可降低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不过,有研究显示,ω-3脂肪酸可能造成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轻微上升,过高的多不饱和脂肪酸摄入,可能对组织器官造成脂质过氧化。因此,平衡永远是健康膳食的关键。
纠正血脂异常,不同类型有不同对策
不同类型的血脂异常其营养治疗总原则是相似的,但又有着不同的侧重点。高胆固醇及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患者,须重点限制外源性胆固醇的摄入,应避免食用富含胆固醇的食物,如动物内脏、河鳗、虾头、虾籽、蟹黄、乌贼、墨鱼、蛋黄、贝壳类等。含膳食纤维(尤其可溶性膳食纤维)的食物有助于降低胆固醇,可多选用燕麦、魔芋、豆类以及新鲜的蔬菜水果。研究显示,每天摄入含有3g以上β葡聚糖的燕麦食品(约60g燕麦),可使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0.25mmol/L,使胆固醇降低0.3mmol/L 。橄榄油、茶籽油等富含单不饱和脂肪酸的烹调油对降低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也有一定功效。
对于高甘油三酯及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患者而言,碳水化合物摄入过多,可增强糖代谢、促进脂肪合成、引起脂肪肝及肥胖的发生,同时还可促进肝脏利用多余的糖类合成甘油三酯,引起血浆甘油三酯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这类患者则应特别注意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尤其是简单糖(蔗糖、果糖)的摄入和适当控制主食量,用杂粮及薯类等低血糖生成指数的食物代替部分传统精白米面;前瞻性队列研究的强有力证据表明减少添加糖的摄入与减少成年人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有关。在选购食物时,我们应注意配料表和营养成分表,了解该食物所含的能量、脂肪、碳水化合物等含量。


版权所有 © 上海师范大学 地址:上海市徐汇区桂林路100号 邮编:200234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