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第一阵秋风吹起,一个熟悉的“老对手”——流感,也悄然回归。有些人对此不以为然,总觉得不过是比普通感冒重一点罢了,喝点热水、休息几天就能痊愈。
但事实上,流感的真实面目,远比想象的要危险。它并非“大号感冒”,作为一种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以其传染性强、变异快、发病急而著称,杀伤力远在普通感冒之上。每年,我们都会听闻一些因流感导致严重并发症,甚至死亡的病例,悲剧的背后,往往都始于那句“我以为是普通感冒”。
如何区分流感和普通感冒?
流感和普通感冒从病原体到症状表现,再到危害程度,都有着天壤之别。
普通感冒:往往较温和,主要表现为鼻塞、流涕,很少发烧。
流感:往往以39℃-40℃的高热开场,伴随剧烈的头痛、全身肌肉酸痛和极度乏力。更值得注意的是,流感对特定人群的威胁尤为严重,老人、儿童、孕妇以及慢性病患者一旦感染,可能引发肺炎、心肌炎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简单来说,感冒是“小打小闹”,而流感则是“狂风暴雨”,需要严阵以待。
流感为何易在秋冬季传播
秋冬季低温干燥的空气会让呼吸道黏膜防御能力下降,同时却让病毒存活得更久。再加上这个季节里,人们更倾向于聚集在室内,关窗闭户的行为也成为病毒传播的绝佳条件。
预防流感需要筑牢三道防线
面对如此狡猾的对手,我们该如何应对?其实,预防流感需要构筑三道坚实的防线。
第一道防线:疫苗接种(最强大的“防弹衣”)
每年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降低重症和死亡风险的最关键措施。
为何要每年接种? 流感病毒变异速度快,每年的疫苗都是根据全球监测数据预测的流行毒株制备的,因此需要每年接种以确保保护效果。
何时接种?最佳接种时间是每年10月底之前,以便在流感高发季来临前让身体产生足够的抗体。整个流行季期间接种也仍能获益。
谁应该接种? ≥6月龄且无禁忌证的所有人群,特别是上述高危人群。
第二道防线:良好卫生习惯(切断传播路径)
勤洗手:使用肥皂、洗手液和流动水,按照“七步洗手法”彻底清洗,或使用含酒精的免洗手消毒液。
科学戴口罩:在人员密集、通风不良的公共场所,正确佩戴口罩能有效阻挡飞沫。
遵守咳嗽礼仪: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或手肘遮挡口鼻,使用后的纸巾立即丢弃。
多通风:每天定时开窗通风2-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第三道防线:增强自身免疫力(加固“内部堡垒”)
均衡营养:多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的食物,如鸡蛋、牛奶、新鲜蔬菜和水果。
充足睡眠:避免熬夜,保证高质量的睡眠。
适度锻炼:规律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保持良好心态:避免过度焦虑和压力。
若不幸中招,如何科学应对?
首先,及早就医是关键。特别是在出现症状的48小时内,抗病毒治疗能显著缩短病程。
其次,患者应居家隔离,避免与他人接触,直至体温恢复正常、其他流感样症状消失后48小时。
同时,要多补充水分,切记不要滥用抗生素。更要密切关注身体状况,警惕重症信号:若出现持续高热不退、呼吸困难、胸痛、意识模糊、严重呕吐等情况,必须立即前往医院。
总的来说,流感虽然来势汹汹,但并不可怕。只要我们掌握科学的防病知识,主动接种疫苗,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就能为自己和家人的健康筑起一道坚实的防火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