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糖尿病日:家庭与糖尿病

发布日期: 2019-11-22  作者:    浏览次数: 107   返回

11月14日是联合国糖尿病日,该活动由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糖尿病联盟于1991年共同发起,其宗旨是为了引起全球对糖尿病的警觉和醒悟。2019年联合国糖尿病日宣传主题是:防控糖尿病 保护你的家庭,以家庭和个人健康为中心,以健康生活方式和定期检测为重点,呼吁关注个人及家庭成员血糖水平。
家庭是预防和控制糖尿病的主战场。每位糖友都有一部自己的“控糖血泪史”,漫漫控糖路,有家人共同陪伴和面对,必将更有勇气面对各种挑战。
什么是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疾病,是由于人体内胰岛素绝对或相对缺乏所引起的血液中葡萄糖浓度增高,进而糖大量从尿中排除。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便会危害到心、肺、肾、神经、眼睛等,而这种危害往往是在不知不觉中发生的。
患了糖尿病,会不会把病遗传给子女
糖尿病是一种遗传倾向很明显的疾病,但是糖尿病的遗传不是疾病本身,而是对糖尿病的易感性,必须有某些环境因素的作用,才能发生糖尿病。因此,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群并不是一定会得糖尿病,只要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可以避免患上糖尿病的。
没有糖尿病家族史,为什么会得糖尿病?
除了家族史或遗传倾向外,导致2型糖尿病发病的因素还包括年龄增长、不健康生活方式、膳食营养不合理、身体活动不足、子宫内环境以及应激、化学毒物等,特别是中心性肥胖,与胰岛素抵抗和2型糖尿病的发生密切相关。
因此,没有糖尿病家族史,并不意味着你可以“高枕无忧”了,如果已经有了糖尿病风险,那就赶快行动起来吧。
糖尿病是一种老年病吗?
专家指出,糖尿病现在已经不再是老年人的专利,儿童和青少年糖尿病患者正在加速增长。
儿童和青少年(≤18岁)中,超重或肥胖且合并下述任何一个危险因素者即可定义为高危人群:
一级或二级亲属中有2型糖尿病家族史;
存在与胰岛素抵抗相关的临床状态(如黑棘皮症、高血压、血脂异常、PCOS);
母亲怀孕时有糖尿病史或被诊断为GDM。
而肥胖和超重是儿童和青少年患糖尿病的主要因素。
如何早期发现糖尿病?
很多糖友往往是到医院检查身体或者治疗其他疾病时才无意中发现自己患了糖尿病,从而耽误了治疗。那么,怎样才能尽早发现患糖尿病的“蛛丝马迹”呢?
多饮。喝水后口渴不能缓解,焦躁不安。
饥饿。没有来由的饥饿,特别向往肉、脂肪和糖类。
多尿。主要表现为尿量大,继发排尿次数增加。
体重减少。以肌肉减少为主的体重减轻,疲劳感强烈。
其他可能的症状,如视觉模糊、胸闷气短、牙周疾病、皮肤瘙痒、伤口愈合慢等。
发现有以上变化者应及早就医检查。
建议糖尿病高危人群每年进行糖尿病筛查,早发现,早治疗。
糖尿病有哪些危害?
大家都知道,糖尿病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它的并发症,包括急性并发症和慢性并发症。
急性并发症包括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糖尿病高渗性昏迷或者高渗状态、低血糖。
慢性并发症常常起病隐匿,早期几乎没有主观症状。当出现明显不适时,通常是病情已处于较严重、治疗效果不佳的时期。
家有糖友怎么办?
1.督促糖友控制饮食,但不过于压制
饮食以全面为原则,种类要多;每日菜单注意营养、颜色和种类的搭配,还要注意油和盐的量;嘴馋时不要过于压制,可以少量吃点,通过适当增加运动量来抵消多余热量。
2.督促糖友坚持运动
运动应保持一定的规律和强度,运动强度基本保持在心率110/分以内。
可以根据工作和生活作息,合理安排运动项目和运动时间。
运动时随身带好含糖高的果汁。
3.为糖友用药和监测保驾护航
记住各种药物的服用时间,并为糖友设好闹钟;用药前仔细查看说明书,掌握用药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以便及时应对。
就诊时将之前一段时间的用药、饮食、运动记录给医生参考,以便调整用药。
定期监测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眼底、心肺功能、尿常规、血脂、电解质等。
4.情绪心理适度把控
陪伴糖友,调整情绪,共同应对糖尿病。
家人乐观开朗并享受生活,并且在病人面前也表现如一。
家人自愿学习和多渠道了解糖尿病知识,提前过滤掉一些负面因素。
5.及时发现和应对低血糖
当糖友出现虚汗、乏力、饥饿、心慌、头晕、心跳加快等低血糖症状时,家属应当立即给患者补充含糖食物,严重者要尽快送医。
6.做好皮肤护理
糖友皮肤易受感染,平时就要注意保持皮肤干燥,避免损伤;泡脚或洗澡时温度不要太高,以免造成烫伤。
7.调整生活,充足睡眠
在身体允许的情况下,按时起居,同时适当地参加社交活动,保持乐观的心情也有助于睡眠。

版权所有 © 上海师范大学 地址:上海市徐汇区桂林路100号 邮编:200234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