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全球百日咳的发病率呈现升高的趋势,被专家称为“百日咳再现”。我国百日咳发病率也有上升趋势,其中青少年及成人发病率显著增高,这种既往被认为是幼儿才会得的病呈现“高龄化”。百日咳并非普通咳嗽,除了咳嗽病程长之外,也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因此需要警惕。
什么是百日咳?是如何传播的?
百日咳是由百日咳鲍特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病程较长,未经治疗,咳嗽症状可持续2-3个月,故名“百日咳”。《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将其列为乙类传染病。
百日咳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也可经密切接触传播。可在成人、青少年、婴幼儿之间相互传播,家庭内以成年人传播给婴幼儿多见。
百日咳为何呈现“高龄化”
百日咳2岁以下儿童患病最多,所以很多人误以为百日咳是一种幼儿的病,事实上近年发现7-15岁学生病例占比明显增多,而且成人患者的比例也在升高。之所以百日咳出现“高龄化”有以下这些原因:
首先,由于目前我国使用的百白破疫苗仅可用于7岁以下儿童,7岁及以上的青少年和成人暂无可用的预防百日咳的疫苗,但是儿童时期接种疫苗产生的保护性抗体,其保护作用随着年龄增长而减退,所以青少年及成人也可患上百日咳。
其次,细菌抗原的变异也会导致原有疫苗的失效。细菌的抗原结构的改变,从而导致了身体原本产生的抗体不能够再有效地与其结合,从而逃避抗体的中和调理,因此疫苗失去了保护作用。
第三,检测技术的提高也是百日咳检出率增加的一个因素。在世界卫生组织和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的诊断标准中,PCR检测(一种基因检测的方法)的结果能够用于百日咳的确诊。
第四,有些患者症状不典型,容易被漏诊,因此未能得到及时的、更具有针对性的治疗,以致病程迁延,这也是造成疾病被传播的原因之一。
若有这样的咳嗽就要警惕百日咳
百日咳常需经历“卡他期-痉咳期-恢复期”三段时期方可缓解,每段时期,症状表现不一样。主要见于——
卡他期:表现为流涕、打喷嚏、阵发性咳嗽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多无发热,或初期一过性发热。该期排菌量达高峰,具有极强传染性。时间可持续1~2周。
痉咳期:表现为阵发性痉挛性咳嗽,伴咳嗽末吸气性吼声,反复多次,直至咳出黏痰,昼轻夜重,睡眠期间痉挛性咳嗽更为突出,影响睡眠。常在咳嗽后出现呕吐。新生儿和6月龄以下婴儿咳嗽后常会引起发绀、呼吸暂停、惊厥、心动过缓或心脏停搏。青少年或成人百日咳患者,常无典型痉咳,表现为阵发性咳嗽和暂时性缓解交替。此期一般持续2-6周。
恢复期:痉咳仍在持续,但逐渐趋于缓解,咳嗽强度减弱,发作次数减少,鸡鸣样吼声逐渐消失。此期可持续数周或数月。
除了咳嗽之外,百日咳还可能引发并发症,多见于新生儿和6月龄以下婴儿,以肺炎最常见,也可并发肺不张、气胸、纵隔气肿、皮下气肿、肺动脉高压、窒息和脑病等。因此百日咳并非普通的咳嗽,需要警惕。
百日咳可以治疗吗?
如果咳嗽时间较长,建议尽快到医院明确病因。一般来说,经过相关检测,百日咳还是较易确诊的。得了百日咳后,建议积极治疗,这样可以尽可能防止发生严重并发症,也是避免更大范围传播的重要措施之一。那么该如何施治呢?
《2023版百日咳诊疗方案》推荐首选的治疗药物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如阿奇霉素、红霉素、罗红霉素或克拉霉素等。轻症可以选择口服药,重症或者有并发症的需要住院治疗。此外,国内研究报道对于大环内酯类耐药的百日咳鲍特菌引起的感染,使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后细菌清除率高,可考虑用于治疗耐药株感染<2月龄小婴儿。对疑似病例可以经验性抗菌药物治疗,发病 1-2 周内接受有效的抗菌药物治疗可以减轻症状。
如何预防?
百日咳主要通过飞沫传播,患者是主要的传染源,发病前1-2天至病程3周内传染性最强,带菌者及不典型症状的患者也有传染性。
因此,百日咳疑似病例应与其他人分开,尤其需要避免与未完成免疫接种的婴儿接触,直到病例接受有效的抗生素治疗5天后。未接受抗生素治疗的疑似病例应与其他人避免接触,直到阵发性咳嗽3周后或咳嗽停止为止。
总之,如果怀疑感染了百日咳,应及时就医进行确诊并接受治疗。在治疗过程中,应遵医嘱服用抗生素、注意休息、多饮水、保持室内空气流通等,以帮助缓解症状并促进康复。